close
在德國,德意志人實務的作風向來讓人有腳踏實地的感覺,也因此『天才』這個稱呼總是乏人問津。
德國的天才通常就像戴斯勒(Sebastian Deisler)一樣,除了擁有極高的天賦以外,也背負著不小的悲
劇色彩。老資格一點的球迷,肯定不會忘記上世紀九零年代中期多特蒙德(Borussia Dortmund)隊中
的里肯(Lars Ricken),這個同樣讓人動容的悲劇英雄。
一九九零年,是西德隊在義大利捧回世界盃冠軍的歲月、也是兩德從分裂到統一的分水嶺、知名德國
電影『再見列寧』的時代背景,同時還是里肯正式來到家鄉球隊多特蒙德的年度。做為一個當地出身的青
年隊員,里肯的天分絲毫沒有被埋沒,十七歲的時候就進入了多特蒙德的一線隊中,並以同樣的年紀參加
了歐洲級別的盃賽。多特蒙德本賽季竄起的土耳其人沙欣(Nuri Sahin),才以十七歲又八十二天的年齡
打破了德國甲級足球聯賽(1. Bundesliga)高懸超過十年『最年輕聯賽進球者』的紀錄。而這個記錄前
一個保持者正是本篇文章的主角里肯於九三至九四賽季對杜伊斯堡(MSV Duisburg)時所創下的。
一九七六年七月出生的里肯與現在活躍於德國足壇同是一九七六年出生的巴拉克(Michael Ballack)
及弗林斯(Torsten Frings)比較起來,實在是幸運多了。同樣是十七歲,里肯已經在一流強隊亮相,而
巴拉克與弗林斯當時甚至還不是職業球員,這足見里肯的足球路走的比前兩者順暢許多。對於自身的幸運
,里肯並沒有忘記仍然需要充實自己。高中以相當優異的成績畢業後,還以遠距教學的方式進修類似大專
等級的學位課程。這在擁有高薪卻多半胸無點墨的足球運動員中,簡直是個特異份子。也可以看出這個球
員除了球技以外,腦袋也並不輸給德國一般人。事實上,不消這些學業上的肯定,里肯也一樣可以得到高
薪的合約,正因為如此,更讓人明白這個球員並不像許多足球運動員,那般短視近利、缺乏人生規劃。
靈活的頭腦、英俊的外貌、出色的球技這三項因素集合在里肯的身上,加上很好的際遇,這讓里肯很
快的就得到了全德國的注意。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九六到九七賽季,當時還算不上名見經傳的希策菲爾德
(Ottmar Hitzfeld)率領普魯士大軍多特蒙德闖進了歐洲冠軍盃的決賽,迎戰義大利素有『老婦人』之
稱的尤文圖斯(Juventus)。那個賽季的驚奇不是一路過關斬將的多特蒙德,也不是多年後又率領拜仁
慕尼黑(FC Bayern)稱霸歐洲的希策菲爾德,而是一個年僅二十歲的年輕人。
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慕尼黑的奧林匹亞體育場上演了該賽季決賽的戲碼。多特蒙德首先就憑藉
著老將里德勒(Karl-Heinz Riedle)上半場連中二元領先著尤文圖斯。尤文圖斯主帥有『銀狐』之稱的
里皮(Marcello Lippi)也不干示弱的換上金童皮耶羅(Alessandro Del Piero)扳回一球,讓比賽進入
白熱化的階段。希策菲爾德在比賽第七十分鐘時令旗一揮,示意里肯替補上場。僅僅不到一分鐘,一腳驚
世吊射敲開了尤文圖斯的大門,比分來到了三比一,決賽的懸念到此終結。那場比賽的現場目擊者、觀眾
乃至於球員,都不可能忘記那腳近三十公尺的快速跑動中起腳破門。有人說貝克漢(David Beckham)
的中場射門足以列入史冊,但對個人以一個球迷的身分而言,里肯在歐洲冠軍盃決賽的這一腳更是價值連
城。多數人都忘記了上半場梅開二度的里德勒、也淡忘了希策菲爾德,但一定都會記得這個年輕人,他就
是里肯。
出道以後的一番驚奇演出,讓里肯得到了進入國家隊的契機。德國國家隊自九零年代後一直都有著換
血不夠迅速的問題,也因此里肯的入選,讓德國人看到了期待與希望。就如戴斯勒一般,里肯被許多人評
價為天才。包括德國知名的足球評論媒體『踢球者』(Kicker)、以及里肯職業生涯初期的室友,獲得九
六年歐洲國家盃冠軍的『自由人』薩默爾(Matthias Sammer),甚至荷蘭球迷熟知的全能足球代表人
物克魯伊夫(Johan Cruyff)等等,都對這個年輕人十分看好。一九九七年九月,德國對亞美尼亞的世界
盃預選賽中,里肯替補上場完成了國家隊的處女秀。但如前所說的,德國換血的緩慢也代表著這些年輕人
在國家隊缺乏機會,里肯所擅長的右路以及進攻型中場的角色都被老將所把持住。加上里肯的身體對抗性
遠遠不如高壯的傳統德國球員,這讓此後傷病就一直像是里肯的影子一般揮之不去,成了困擾他的夢魘。
里肯在不斷的傷病後,狀態始終起起伏伏,等到找回狀態重返國家隊以後,像是戴斯勒、巴拉克都已
經逐漸的進入大家的視野。二零零二年的世界盃,由於戴斯勒在熱身賽的重傷,里肯成為替補戴斯勒的人
選,穿著不屬於他的十號球衣來到了遠東。多數人都知道德國最後闖入了決賽,卻遲遲不見這個德國的十
號球員上場,留給了里肯一個無限的遺憾,那一屆的世界盃,里肯是三十二支球隊裡面唯一一個沒有上場
的十號隊員。的確,施奈德(Bernd Schneider)該屆的表現大放異彩,掩蓋了里肯的缺席。但當吾人發
現阿薩莫阿(Gerald Asamoah)都能夠得到屬於他的機會時,難道沒有一絲絲的懷疑過沃勒爾(Rudi
Voeller)為什麼要選擇里肯呢?這樣只是更大的打擊著里肯剩餘不多的自信罷了。
里肯過往的室友薩莫爾被多特蒙德解雇後,球隊迎來了荷蘭主帥范馬爾維克(Bert van Marwijk)。
范馬爾維克並不像薩莫爾一般耐心對待自己的小老弟,里肯曾經從一線主力的位置被下放到預備隊,為此
還與主帥發生一番唇槍舌戰。平心而論,范馬爾維克的確只是做好主帥的工作,選擇真正狀態出色的隊員
是主帥的職責。但是對於里肯來說,十幾年的一介老臣被棄若敝屣,這的確是讓人很難接受的。有才華的
球員總是不會被埋沒,重回一線隊伍後,里肯用自己的實戰表現說服了主帥,也贏回了尊重。里肯自此在
荷蘭人的手下始終是枚重要的棋子,一切都來自於寬宏大量的荷蘭人不顧過往的嫌隙,給了那些機會,而
里肯也把握住了。
二零零四年夏天,在施衛因施泰格(Bastian Schweinsteiger)崛起後,已經二十八歲的里肯自然
是不太可能回到國家隊了。留下了十六場出賽以及一個進球的紀錄,宣告著里肯的舞台只剩下多特蒙德。
由於零四到零五賽季的表現得到認可,里肯毫不考慮的就在一紙續約四年的新合同上簽字。十幾年的職業
生涯始終效力於多特蒙德的里肯像在告訴世人,他將要在家鄉退役。本賽季出賽十場後,四個進球、兩次
助攻的表現算得上是夠水準的表現。但卻在一切都上了軌道的同時,一次訓練中受傷讓里肯成為德甲本賽
季第十個十字韌帶斷裂的球員。至今賽季結束了還在緩慢的復健的同時,里肯的心裡恐怕永遠都會有個疑
問:「上帝給了我天賦,但為何又要不斷的用傷病捉弄我?」
『永遠的新秀』這五個字總被拿來與里肯做比較,評價他表現永遠讓人亮眼如後起之秀,但卻遲遲得
不到該有的進步,實乃貶低里肯之意。上屆世界盃原來的十號戴斯勒陣前受傷退出世界盃的舞台,里肯替
補進入名單並接手十號,但卻坐了整整六百三十分鐘的冷板凳。本屆世界盃德國的十號交給了諾伊威爾(
Oliver Neuville)讓許多人感到意外。儘管角色以替補為主,但相信他會比里肯幸運的多,畢竟他會得到
該有的機會。而上屆世界盃,里肯連一分鐘都沒有。
從少年得志到了遭遇不斷的挫折,像里肯這樣的球員並不在少數。戴斯勒就是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
從進入職業初期以來,就幾乎獲得了歐洲列強的覬覦,相當於高中生的年齡就開始與成年人進行職業的較
量。當時也是來自於各界的溢美讚譽充斥,但很快的就讓人發現了他的脆弱。兩隻腳的膝蓋受過不曉得多
少次可以讓他退出足壇的傷害,德國缺乏的技術流隊員全都得由戴斯勒一個人承擔,這多麼沈重。身體上
的傷害也罷,責任感強的戴斯勒多少次因為大賽前的缺席偷偷流淚,個人相信這無從得知起,但是過去的
憂鬱症顯然就是個很明白的例子。
由於個人的偏好,能夠得到個人注目的球員,多半都是具有極高天賦的年輕人。而不知曾幾何時,開
始發現這些所青睞的球員多半都受到傷病困擾,非但沒有因此忘記他們的存在,反而更會讓個人期待他們
都能像麥特戴蒙主演的『重返榮耀』中的主角裘納一般重登屬於自己的顛峰歲月。里肯命運的多舛還不如
戴斯勒,但也算得上是悲情的代表人物。過高評價、揠苗助長都是這些天才的負面成長因素。就像台灣許
多的少棒、青少棒投手過早的學習變化球,結果到了青棒、成棒階段反而因為受傷而淡出行家的眼界,確
實值得吾人反思其中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要像馬特烏斯(Lothar Matthaeus)一般,能夠年少成名,
職業生涯又鮮少受到傷病困擾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或許里肯、戴斯勒都不是真正的天才,但這都必須歸因於缺乏『耐心等候』。拉姆(Philipp Lahm)
成名後因過度使用而重傷缺席了許久的一段時間,前人的影子彷彿就在眼前。耐心有這麼困難嗎?值得每
個人好好的反思。
http://blog.chinatimes.com/ginola/archive/2006/06/13/69973.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